香港港口故事
B 層展廳
常設展覽
香港船隻和船廠
造船技術的演變及改良,造就了港口城市的發展,設施不斷完善更新,船務代理行、理貨員和大量勞工包括碼頭工人、拖船工人等支撐着航運業的蛻變。
展覽以一系列照片及模型重塑港口的規劃。
創建現代化港口
二戰後上海的船東來港成立航運公司,加上周邊政局的改變,
香港頓時成為東南亞地區的主要樞紐。貨櫃革命後航運業經歷了重大轉變,過往以人力裝卸貨物的方法被自動化取替。
展覽以不同互動裝置介紹維港在過去60年的現代化進程。
香港國際貨櫃碼頭展廳 ─ 觀港廳
本館座落中環8號碼頭,維港一覽無遺,渡輪、貨船、拖船、駁艇、水警巡邏船、消防船等,交互在維港兩岸穿梭往返。
地氈上印有昔日維港兩岸地圖,可與眼前景色比較。
包玉剛展廳 ─ 客運
渡輪是香港的重要運輸模式,1945年前並無陸路通往西貢,1950年代晚期才有陸路通往大嶼山。展覽有不同船模型,包括已消失的電船「嘩啦嘩啦」。
展覽另一特色是遠洋豪華郵輪「伊麗莎白女皇號」相關展品。
包玉剛展廳 ─ 生命、信仰和海上消閒活動
介紹水上人悠久熱鬧的海上生活、多元化的水上信仰、本地的非物質海事文化遺產與精彩的水上消閒體育活動。展品包括香港運動員何詩蓓所捐贈的泳衣和泳帽。
包玉剛展廳 ─ 海底世界
海洋資源豐富,在科技的幫助下,我們可以探測石油進行不同科學考察,亦能打撈沉船等等。展品包括十數個舊式潛水頭盔及明清時期的出水文物。
大海之音
海浪聲、船舶的引擎聲和霧笛聲以至船帆索具被風吹得嘎吱亂響,參觀者可透過這些聲音認識不同的海上工作。
人類與海洋
從十數個展廳的介紹,我們可瞭解到人類與海洋息息相關,參觀結束前,探索部分具代表的藏品。
顧宗瑞及董浩雲展廳
專題展覽及文化活動廳
除了用作專題展覽場地外,亦歡迎外界租用舉辦不同活動,收益用於營運及公眾活動。
展廳由萬利集團贊助 ,以紀念其創辦人顧宗瑞先生;並獲董浩雲先生以及其創立的香港董氏慈善基金會共同贊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