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海事故事
B 层展厅
常设展览

各主题

顾国华与顾国和展厅 ─ 创建维多利亚港
香港海事历史悠久,自古已是往来广州的必经之地。1841年前香港人口不多,只有疏落的渔村和农庄,但其后凭藉位置优越的维多利亚港,海运业发展迅速,1880年代已是最先进的港口之一。展览以不同画作及现代船模型展示维港变迁。
本展厅由泰昌祥轮船(香港)有限公司赞助,以纪念其创办人顾国华先生与顾国和先生。
香港船隻和船厂
造船技术的演变及改良,造就了港口城市的发展,设施不断完善更新,船务代理行、理货员和大量劳工包括码头工人、拖船工人等支撑着航运业的蜕变。
展览以一系列照片及模型重塑港口的规划。


创建现代化港口
二战后上海的船东来港成立航运公司,加上周边政局的改变,
香港顿时成为东南亚地区的主要枢纽。货柜革命后航运业经历了重大转变,过往以人力装卸货物的方法被自动化取替。
展览以不同互动装置介绍维港在过去60年的现代化进程。
香港国际货柜码头展厅 ─ 观港厅
本馆座落中环8号码头,维港一览无遗,渡轮、货船、拖船、驳艇、水警巡逻船、消防船等,交互在维港两岸穿梭往返。
地毡上印有昔日维港两岸地图,可与眼前景色比较。


包玉刚展厅 ─ 客运
渡轮是香港的重要运输模式,1945年前并无陆路通往西贡,1950年代晚期才有陆路通往大屿山。展览有不同船模型,包括已消失的电船「哗啦哗啦」。
展览另一特色是远洋豪华邮轮「伊丽莎白女皇号」相关展品。
包玉刚展厅 ─ 生命、信仰和海上消閒活动
介绍水上人悠久热闹的海上生活、多元化的水上信仰、本地的非物质海事文化遗产与精彩的水上消閒体育活动。展品包括香港运动员何诗蓓所捐赠的泳衣和泳帽。


包玉刚展厅 ─ 海底世界
海洋资源丰富,在科技的帮助下,我们可以探测石油进行不同科学考察,亦能打捞沉船等等。展品包括十数个旧式潜水头盔及明清时期的出水文物。
大海之音
海浪声、船舶的引擎声和雾笛声以至船帆索具被风吹得嘎吱乱响,参观者可透过这些声音认识不同的海上工作。


人类与海洋
从十数个展厅的介绍,我们可瞭解到人类与海洋息息相关,参观结束前,探索部分具代表的藏品。
顾宗瑞及董浩云展厅
专题展览及文化活动厅
除了用作专题展览场地外,亦欢迎外界租用举办不同活动,收益用于营运及公众活动。
展厅由万利集团赞助 ,以纪念其创办人顾宗瑞先生;并获董浩云先生以及其创立的香港董氏慈善基金会共同赞助。

